马扎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马扎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资讯】当前经济形势和股市的真相经济学家们都说了

发布时间:2020-10-17 01:52:09 阅读: 来源:马扎厂家

当前经济形势和股市的真相 经济学家们都说了

中国经济到底怎么样?相比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描述,经济学家们有更加详细的分析。

===本文导读===  当前经济形势和股市的真相 经济学家们都说了

学者:股市远超经济承载力 忽悠入市文章满天飞  人民日报提示风险:别对监管部门喊话不以为然  刘世锦: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到底怎么样?相比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描述,经济学家们有更加详细的分析。  “如果经济增速继续下滑,会有不良的事情发生,首先就是失业率”。5月4日,在北大国发院“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朗润园观点”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林毅夫上台演讲就抛出了这个观点。  一直以来,林毅夫看好中国经济,多次强调中国未来至少有20年保持8%经济增速的潜力。不过,今天他没有重复发表这一观点。他表示,“未来5年只要保持每年7%的增速,就可以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也翻一番的目标。”  林毅夫表示,从短期分析中国经济“三驾马车”来看,出口、投资和消费均创下了多年新低。不过,他认为,出现这种状况外部性和周期性的因素原因更多。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用更详尽的数据表现了中国经济的全貌: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至7.0%,创近20年来新低;  一季度“克强指数”下滑至2%,创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低点;  产能利用率比经济增速更低,在部分行业入高炉钢铁、孵化玻璃等,到三月份低于去年APEC时期;  固定资产投资从去年18%增速下滑至14%,固定资产投资融资增速持续下滑,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就是说,融资增速远远低于做项目的速度;其中房地产行业表现更为恶劣,从去年20%下滑至10%;  制造业投资从2012年开始持续减速,主要在于制造业产能过剩明显,企业已经没有动力投资;  外出农民工同比出现负增长,若按照官方口径,中国农民工1.6亿,就业率下降,事业市场不稳定马上就会到来;  出口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的出口权重数据下滑至两年来新低。  此外,徐高表示,从今年货币增速M1和M2表现来看,处于较低水平,与过去几年相比宽松度不够;财政政策表现相当不积极,衡量财政最好的指标财政存款增速较大,说明财政支出比财政收入减速程度更加厉害。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税清费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这一表述被理解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码,全面刺激将到来。  林毅夫认为,经济下行,投资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他表示,不能简单把投资等同于产能过剩,这是不合理的。我们需要投资一些产业升级,如处于瓶颈期的基础设施。“2009年我创造了这个观点,现在国际上有了这个共识,当经济下滑的时候,政府需要投资基础设施来稳增长。”  从媒体获取的最新数据显示,新旧克强指数在4月份出现一定程度的反转。不过,从目前无法判断这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向好的开始。  【其他精彩观点】  徐高:朱镕基曾一招就灭了大牛市  从2006年开始到2014年上半年,上证综指和汇通PMI都是高度的相关,经济好的时候股指涨,差的时候时候股指跌。但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上证综指走出了相当强的一拨牛市,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反差。那么这个反差如果我们把它放大到过去20年的跨度来看,像过去大半年这种反差,都是罕见的。  现在的股指大涨,经济景气指数明显下滑的格局,在过去只发生过一次,是在2000年,当时经济比较差,但股指明显涨。当时的情况和现在比较类似,其中主要表现在银行,融资入市。所以在这个大牛市的尖的时候,朱熔基总理强烈要求银行资金退出来。所以抛开这一次之外,其他的可以发现都是高度相关的。  宋国青:官方报纸不要发表股市评论要尊重市场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股市这样的繁荣实体经济,甚至是损害了实体经济,从这个角度讨论问题。对于股市,我觉得我们要顺其自然,尊重市场。因为,我可能认为4000点是偏高的,但是我们评估它可靠性,跟我们研究别的问题评估,比如说未来长期持续的增长,GDP的增长,这个可信度,我自己说服自己的可信度较低,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太大了。  我们既然搞市场经济,尽量尊重市场,尊重市场的参与人,政府不要太多的去关注这些问题。大家去做,可能有风险。当然政府有一些信息,信息可能对于评估股票价格有用。还要加上一些正面的东西,可能也提供,包括官方的报纸,正面评价,负面评价,用个人损名文章的角度,你说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我们报社的观点。千万不要干这样的事情,不要对股市说。  林毅夫:你要知道股票市场是高是低你可以是千亿富翁了  其实股票市场是高是低,只能是事后知道,事前永远不知道。因为事前你知道高的话,那你可以千亿富翁了。但实际上股市的价格确实是有很多很难去评论的。(凤凰网)????

学者:股市远超经济承载力 忽悠入市文章满天飞  近日,有媒体刊登了西南财经大学的调查报告称“7成半股民赚钱”,2015年一季度炒股家庭总体盈利比例高达76.6%,其中老股民盈利占比78.4%,新股民盈利占比72.5%。本文就来分析一下股市里真的会有“7成半股民赚钱”吗。  我们所说的股市,一般都是指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交易,股民寄希望买到股票后价格上涨再卖出套利,很少有人考虑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公司的盈利能力才是股票的价值之所在。笔者在《百年回本的股票买它作甚》一文中对此作了分析,现在中国不少股票靠分红回本需要100年,有时甚至需要200年,这就是目前中国股票的真实价值。  有人认为炒股是“零和游戏”,即不管股民怎么折腾,赚钱赔钱都是股民之间的事情,今天你赚了100元,无非是你从我腰包掏走100元;明天你赔了100元,无非是我从你腰包掏走100元。炒股的资金就是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它在股民腰包之间频繁流转,并不投入经济活动,不会创造出一分钱的GDP.  但炒股实际上并非“零和游戏”,而是“负和游戏”,如果把股市封闭起来,炒股的资金会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股市里有政府和券商参与,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政府和券商要向股民收缴各种税费,恰似“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最近一个时期,沪市和深市两市每天的股票交易金额都在15000亿元上下,炒股成本大致是交易金额的0.4%,也就是说,股民每天要拿出60亿元给政府和券商。2015年一季度90%以上股民持股市值50万元以下,我们按50万元计,每天股市上流走的60亿元炒股成本就相当于把12000个股民洗劫一空,即每天有12000万个股民倾家荡产。可见,股票交易量大意味着炒股破产的股民多。  如果股民长期炒股,今天你从别的股民腰包里掏钱,明天别的股民也会来你腰包里掏钱,股民中没有常胜将军,只有政府和券商是股市里永恒的赢家,如果把发行股票的一级市场考虑进去,投资银行也算是一个永恒的赢家,因为投行承销股票佣金丰厚,一般在7%上下,如果公司名气小佣金比例更高,这就是高盛公司2006年从利润中拿出164亿美元发奖金的原因,全球26000名员工平均每人领到63万美元的奖金,承销股票赚钱实在太容易了。  如果炒股是“零和游戏”,赚钱的股民和赔钱的股民应该大致相等,而炒股实则是“负和游戏”,赔钱的股民一定比赚钱的股民多,不然政府和券商每天拿走的60亿元哪里来?  股民也许把账面上的股票价格上涨认定为自己赚钱了。要知道,炒股是投机套利,必须实现一个买卖周期才知道套利多少。如果卖的价钱加交易成本大于买的价钱加交易成本,我们就说赚了;如果卖的价钱加交易成本小于买的价钱加交易成本,我们就说赔了。股市风云变幻莫测,价格上下波动剧烈,只有把股票出售换成真金白银,才知道自己是赔是赚,如果股票尚未变现,你无法确定买的这堆股票是赔是赚。例如,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381点跳崖到41点,跌去九成,又回到1896年5月26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首次在《华尔街日报》推出时的水平,牛熊轮番登场折腾了30多年又回到原点。所以,股民一定要记住这句谚语:一鸟在手胜过两鸟在林。  目前,中国股市进入疯狂期,远远超出经济承载能力,一些忽悠入市的文章满天飞,此时股民和想要入市的居民更要冷静,你必须了解股票的一些常识,认识到股市的本质,然后再决定是加仓还是减仓,是入市还是观望。(凤凰网)

人民日报提示风险:别对监管部门喊话不以为然 股市有极好的群众基础,这与其“显性门槛”较低有关,但要成为经得起风浪的投资者并不容易。只有尊重市场、敬畏市场,根据自身情况理性投资、量力而行,才有可能穿越牛熊,成为股市里的长久赢家。  近一个多月来,股市节节上涨,大多数股民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投资者喜洋洋,市场人气热得发烫。股市似乎已提前进入盛夏。  “买到就是赚到”“进场就能捡钱”……各种在股市中大赚的“传奇”故事,或发生在身边,或流传在朋友圈中,挑动着人们的神经。巨大的赚钱效应下,新股民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A股市场新增开户数已连续6周保持百万级别的增长。尤其是4月24日这一周,新增A股开户数为413.03万户,比此前一周大增26%,创历史新高,是2007年大牛市单周最高开户数的近3倍。  来到股市,就是为了赚钱,这一点无可厚非。从最近的情况看,也确实是赚钱的“黄金时期”。然而,是不是由此就可以断言,股市是一个人人都能轻松赚钱的地方?对于新股民而言,除了带着钱开上户,在实际操作前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在滚滚热潮中,恐怕也需要一番冷静的考量。  在现有各类投资渠道中,股市有极好的群众基础,这与其“显性门槛”较低有关。从资金量要求看,股票不像有的投资品种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入门标准,几千几万块钱就可以做;从开户便捷性看,过去证券营业部在大街小巷,现在是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完成开户手续、转入资金并进行交易。股市确实是普通百姓触手可及的投资方式。  然而,换个角度看,股市的“隐性门槛”其实很高,要成为经得起风浪的投资者并不容易。中国股市“开张”已20余年,但能够长期稳定盈利的投资者还是少数,还有不少人远远跑输指数,长期亏损。可见,投资股市并不简单。股票价格受价值、供求、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新股民入市需要做必要的知识准备。这其中,不仅包括要熟悉基本的市场规则,也包括对所投资的上市公司要有足够了解,甚至还包括对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判断。与知识学习相比,更难的是对心态的把握,只有找到并坚持适合自己的投资模式,做到涨时不喜而忘形,跌时不惊慌失措,才会在股市波动中不“晕船”。  近日,监管部门负责人“喊话”提示风险,有人却对此不以为然:“这是难得一遇的大牛市,向上趋势不变,即使‘吃套’也是暂时的。怕这怕那就是浪费机遇。”显然,这样的理解有偏差。  一方面,牛市并不意味着一路不回头的单边上涨。如同潮起潮落,牛市也会有曲折。如果仅仅带着赚钱的热切期望买进股票,却遭遇了下跌,低位时慌不择路割肉而逃,牛市中同样可能会伤痕累累。从过去的经验看,踏错节奏、牛市亏钱的例子并不鲜见。尤其是这轮牛市中,很多人以小搏大,通过融资或配资高杠杆买入股票,一个小级别的调整就可能带来元气大伤。  另一方面,牛市也不意味着所有股票在任何时候都是机会。在最近指数的稳步上涨中,一些上涨过快过猛的股票短期内就下跌三成以上,由此可见盲目追高的风险。牛市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往往会有所抬头,如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造假、舞弊行为,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行为等等,对于这些陷阱不可不防。此外,随着市场制度的完善,牛市也不再是“鸡犬升天”,类似ST博元这种在退市边缘的股票,其未知的不确定性极大,难以把握。  股票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品种。这一基本特征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牛市也不能忘了风险,一心想着“赚快钱”“赚大钱”往往是欲速不达。只有尊重市场、敬畏市场,根据自身情况理性投资、量力而行,才有可能穿越牛熊,成为股市里的长久赢家。(人民日报)

刘世锦: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实体经济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近日出席北京大学一个论坛时表示,高投资、基础设施、房地产三个方面调整可以降低经济下行的速度,GDP增速下滑只是一个表象,最重要的是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建议对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大幅度减产。他同时指出,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实体经济发展。  以下是演讲全文:  尊敬的孙院长,尊敬的王主席以及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现代服务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而咱们讲的服务业重点是保险与社会保障这个领域,在座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不是,所以重点说说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大家现在最关心的就是经济形势的问题,刚才孙院长讲过,现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所谓的稳增长,因为现在下行的压力是比较大的,我们现在怎么看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新常态”,大家都在学习领会,新常态第一个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  关于这样一个变化,其实我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领导的团队,在2010年的时候,当时我们就做了一项研究,当时我们分析了一些国际经验,提出了一个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在2013到2015年左右,从2010年的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在应对经济危机,经济出现回升以后,到2010年一季度后呈回落态势。  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特别强调这种变化符合规律,符合规律什么意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到了去年提出了新常态。上半场面临的问题,大家都在说,这个事到底是个短期问题还是长期问题,到底是不是有规律等等。但是从去年8月份以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下行的速度在加快,包括今年,大家看到现在下行压力比较大。  大家都在关心什么时候经济才不下行。关于这个问题我本人有个判断,大体上需要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高投资。大家知道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增长,主要依赖的是高投资,高投资中间主要包括三块,基础设施在过去大体上占20%到25%,房地产占25%左右,制造业投资占30%以上,这三项合起来是中国投资的80%到85%。  第二个是基础设施。其实它的高峰期在2000年左右。  第三个是房地产。房地产从去年开始调整,到目前为止还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周期性的,但是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我认为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因为中国房地产70%以上的城镇居民住宅的历史需求峰值大概是1300到1400万套住房,这个峰值去年就已经达到了,所以去年开始,今年,或者以后一段时间,基本上走平,还得向下走。  这样,高投资基本上就调整到位,这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我们过去一年基础设施房地产高速增长,拉动了煤炭、钢铁、铁矿石、石油石化、建材等一系列重化工业的增长,所以当高投资速度放缓以后,供给端的这些重大工业等,也要相应的减少速度,但是这个调整很慢,于是出现了所谓严重的产业过剩。我们这些行业里面,所谓PPI,就是工业品的出厂价格指数,已经连续37个月负增长,最近负增长程度会达到将近5%。通缩的问题怎么解决,有人说是要放松货币,最近货币政策松了,但是我想说,中国这么一种情况,如果你把它称为通缩的话,它的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流动性不足,和西方国家曾经出现过通缩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是因为我们过去十几年高速增长期形成的大量的过剩的产能,而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  展开说一下,增长速度放缓,真正的挑战是什么,大家可能很在意GDP增长是多少,7%,高一点、低一点,我觉得这还是个表象,最重要的实际上是这个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从去年8月份到今年一季度,企业的盈利水平一直是在下滑。我们做了个分析,造成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的,我刚才讲了五六个行业。我最近提出一个建议,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行业要相当大幅度的减产,比如说你把这个产量减少10%到20%,比如我们的煤炭,我们的钢铁,你大部分减产以后这个价格才能回升,价格回升以后,企业才有可能恢复盈利。  其实我们想一想,如果说这几个行业价格回升了,盈利了,其他行业可能情况也不错,我们大部分行业都能够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可持续的盈利的能力或者状态,然后财政状态不错,我们还害怕什么,没有什么可怕的。速度本身高一点低一点其实是个次要的问题,或者单位盈利稳定的时候,他所对应的速度是多少就是多少,那个速度就是一个合理的好的速度。第三个条件,新的增长点有两个创新,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像制造业转型升级,再一个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包括咱们金融保险,这一块将来增长潜力很大,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最近也看了看美国的经验,以后它会成为投资增长中相当重要的。高增长能够触底,过剩的产能能够调整到位,新的增长点能够逐步起来,在这种状况出现以后,中国经济所谓中高速增长新的平衡点基本上就找到了,找到以后我们不能够再增长五年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我们有设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到那个时候,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到2020年,中国按照现在美元计算的国民GDP的总量将会赶上超过美国。  中国现在遇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怎么比较快的比较顺利的平稳的达到新的平衡点,关于这个,用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叫做转型再平衡。我们现在政府很关心,实体经济怎么获得有效的资金的支持,特别是资金价格怎么能够降下来,最近一些投资反映,实际上资金成本是很高的,一个是资金本身的价格,再一个是PPI是负的,你把这个负的东西再加上去的话,这企业实际上的资金成本百分之十几,企业压力是很大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一方面把负的PPI这个状况要改变,就是通缩的问题是要解决的,解决的主要是结构调整,减产能,这个事不容易。  再一个,我们真实的资金价格能不能降下来,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无风险利率。在我们经济活动中,总是有那么一些把利率水平抬得很高的,有那么一些点。比如说前些年,一个是房地产,大家都说,价格涨得很多,融资的时候,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高一点资金成本可以去拿到。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地方的融资平台,我们的资金需要做一个转换,有关的金融机构都该给他,因为是政府信用。但是我们知道,无论是房地产还是现在政府信用,靠得住吗,真的是产生这种价值了吗,是有这个效率吗?这种无风险的利率是有很大问题的,但是我们知道,全社会的资金价格是由出价最高的人决定,当有这些无风险利率很高的时候,整个全社会的资金价格下不来,你可以想象实体经济谁能有百分之十几的回报。还不错,最近两三年应该说正在发生变化,一个是房地产,高速增长期过去了,再一个,地方融资平台最近也有一些变化,分别是中央政府对一万亿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进行置换,这个应该说有利于降低风险率。但是最近又有一个新的冒出来,就是股市,股市现在打得热火朝天。  我们在这讨论经济这个顶在什么地方,社会上很多人拿这个资金到股市里,他也出了很高的价格,百分之二三十的没问题的,因为现在的股市单边上行,没有什么风险,这么大的一个无风险的来源又出来了。中央央行降准一个点,释放了上万亿的流动性,实体经济资金价格就降低吗,因为那么大的一个点在那个地方,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不论金融领域还是其他方面,经济发展最后还是要靠实体经济发展,金融说到底还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前些年像美国我知道的,美国硅谷一些风投到中国来搞一些项目,但是我到中国转了半天,根本用不着找什么,投房地产就可以了。我是想讨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中国怎么能把泡沫性的投机性的来源限定,我们很难说这些问题不存在,但是怎么给整个经济创造一个真正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推动创新发展的有利的条件,这个也是我刚才讲的所谓转型再平衡中国经济。(财经网)

alevel报考

alevel心理学

alevel考试